(相关资料图)
记者 张同建 通讯员 梁兆坤
“夜市经济”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率、激发文化创造、增加社会就业、增加游客滞留时间、提高消费水平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也是丰富居民生活、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的有效路径。聊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,市政协委员王玉武提交《关于大力发展“夜市经济” 激发市场活力的建议》,指出疫情过后,在经济全面恢复初期发展“夜市经济”的必要性。
王玉武委员建议,一是科学规划布局,建设富有特色的夜市经济集聚区。结合聊城市本级和各县区风土人情、文化传统、社会习俗、产业结构等,对夜间休闲购物、文体娱乐、夜间旅游等进行规划布局,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景点、文化场馆开发个性化、时尚化的夜间文旅项目和产品,丰富夜间消费供给。
二是完善配套服务,优化夜市经济发展环境。硬件方面,要建设配备满足使用要求、安全可靠的供电照明、垃圾收集、停车位等设施,增加公厕数量。开通夜市“直通车”,将市区较为集中的夜市用公共交通串联起来,打造极具吸引力的“夜市旅行线”。软件方面,应加大对下岗待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,尤其是在小吃制作、手工艺技能等方面加强培训,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,让年轻人成长为促进“夜市经济”的生力军。
三是加强监督管理,确保夜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。要强化管理维护,根据经营规模、摊位数量配备足额现场执法管理、卫生保洁人员,实行日常监管和卫生保洁。要包容审慎监管,让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浓郁起来。
四是挖掘亮点特色,打造夜市经济靓丽名片。一方面,差异化打造“一街一特”夜间生活场景。结合不同夜市区位和人群特点,突出差异化定位,以铁塔商城、万达广场为核心,打造辐射市区南北两端的夜市轴;以古城区东关街为关键,打造“民俗大舞台”主题夜市商圈;在徒骇河景观带、人民公园、九州洼月季公园以“休闲健身”为主题,打造“夜间健身主题长廊”。另一方面,用文化元素赋能夜市经济。
五是创新宣传方式,引领消费复苏新风尚。以“游水城·城市夜行图”为主题,上线夜市地图,实现居民和游客一图在手、畅游水城的效果。推出夜间爆款商品折扣和秒杀、直播带货等活动,发动文创作者积极参与文创手工集市等。抓住互联网直播风口,挖掘和培养直播人才,助力夜市摊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的转型,让更多“网红”助力“夜市经济”发展。
今年7月,聊城市城市管理局答复,在全面复工复产、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,为了求取繁荣夜市经济和规范城市管理的最大公约数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:设立摊点群,解决“无处可卖”的难题。按照聊城市出台的《关于推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十条措施》要求,坚持“便民不扰民、放开不放任”的原则,在不影响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铁塔夜市商圈、朱雀街商圈、京都欣城商圈、万达欢乐小镇商圈等地摊经济规范区。同时经过实地考察,在人流量较大的小区附近,合理设置便民摊点规范点,安置流动摊点,方便周边市民群众,打造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。截至目前在主城四区共设立和完善了30处早市、夜市(便民摊点规范点),可容纳2510个摊位。
加强管理,解决“随便乱卖”的难题。坚持“便民不扰民、放开不放任”原则,一方面联合各主管部门协同开展规范管理,检查商户的经营许可证、健康证等证件,无证或证件不全者不允许经营,为消费者身体健康保驾护航。指导经营者安全用气、用电,确保经营安全。另一方面加大巡查力度,秉持“疏堵结合、文明执法”的理念,对流动摊点坚持“首违不罚”原则,教育引导其进入便民摊点规范点经营;对屡次劝导仍占用城市主要道路、严重影响周围市民出行、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的,依据《聊城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第二十三条规定,对其依法进行处罚。
市城管局还表示,下一步将在规范提升现有早市、夜市(便民摊点规范点)的前提下,继续科学规划,充分利用废弃场房、空闲土地等打造更多的经营场所,丰富“夜市经济”,激发市场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