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陈欣
8月15日,首个全国生态日。
(相关资料图)
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.2%,蓝天碧水成为湖北常态,契合着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日主题。
近年来,我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,产业“含新量”“含绿量”持续提升,节能低碳氛围日益浓厚,绿色发展势头更加强劲,大美湖北的生态名片越擦越亮,生态环境之美、和乐宜居之美不断彰显。
制度护航,绿水青山颜值更足
只有坚持生态优先,方能给绿色发展提供更大的天地。翻看湖北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“成绩单”,更能体会到发展颜值与价值的有机统一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围绕长江、汉江、清江生态廊道科学开展国土绿化,湖北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攻坚提升行动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、“双重”工程,提高森林质量,大力推进森林城市、绿色乡村建设,坚持重点生态脆弱区针对性修复治理,构筑系统稳定的生态屏障。
绿色发展新篇章,离不开制度护航。我省出台施行全国首部精准防治磷石膏污染地方性法规,系统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。同时,出台一系列绿色政策工具,为高质量发展舞动绿色指挥棒:建成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,建立省级绿色产业项目库,搭建“鄂绿通”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……
高标准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获评国家考核优秀等次,蓝天碧水成为常态。
山更青了。全省新建省级森林城市10个、省级森林城镇77个、森林乡村446个,乡村绿化面积2.29万公顷;
水更绿了。长江干流、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Ⅱ类、持续为优,2022年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.2%;
天更蓝了。推动工业源、移动源、面源改造升级,全省空气质量总体趋势明显改善。
发展增绿,金山银山价值更高
在发展中保护,在保护中发展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。高质量发展的湖北“绿”意盎然。
去年4月,湖北开展首场绿电交易,开出全国首张电碳双认证“绿电交易凭证”,成交电力4.62亿千瓦时,折合二氧化碳减排量33万吨。
不仅使用的能源更“绿”,节能减碳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湖北各行各业、生产生活,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。
全省累计完成沿江化工企业“关改搬转”458家,完成总任务的95.8%。创建全国示范绿色产品33个、绿色工厂53家、绿色园区2家。全球首艘最大电池容量纯电池动力船“长江三峡1”号、国内首艘绿色智能三峡船型散货船“理航渝建1”号投入运营。截至2022年底,全省共有96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,总建筑面积约1.13亿平方米。武汉、宜昌、荆门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(范例)城市。
城乡人居环境变好了,变美了。截至目前,全省完成污水处理厂新扩建156座,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5座,水泥窑协同处理厂16座。全省已累计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社区231个、示范村1025个,通过发挥典型引领作用,带动9.05万家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、2344个社区和7991个行政村、4.38万个自然村开展了垃圾分类,覆盖城乡居民约990万户。
绿色理念深入人心。一批3R(减量化、再使用、再循环)循环消费社区连锁超市在城市中涌现。全省创建15家国家级、省级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,167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,240家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,3601家节约型机关;评选省级绿色学校513所、绿色社区162个、荆楚绿色环保最美家庭100户。